![](/uploads/image/20220913/20220913234180188018.png)
汪丽华:丹心化春雨 桃李满园香
□本报记者 周强
“汪丽华被学校推荐为2022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作为一名拥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类似的荣誉不胜枚举,这是对她几十年来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她勇毅前行开拓进取的铭牌和见证。”
在第38个教师节前夕,河北体育学院教师汪丽华被学校推荐为2022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作为一名拥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类似的荣誉不胜枚举,这是对她几十年来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她勇毅前行开拓进取的铭牌和见证。执教以来,汪老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一线,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育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推动了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老教师,感受一下名师风采。
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从培养单科师资到培养应用型人才
汪丽华从小就喜爱体育,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以后便到河北体育学院执教,从此和体育教育结下不解之缘。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体育观念不断发展,体育认知不断深化,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体院的体育教育专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汪丽华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发了体育界的大讨论,形成了大体育观、真义体育观;90年代,又形成了人文体育观、终身体育观;新时代,体育发展回归人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供不应求,毕业生非常抢手,随着国家分配政策的改变以及扩招等因素,前些年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汪丽华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跟老师的执教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她开始寻求突破,逐渐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由过去单纯注重专业成绩转变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汪丽华表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培养就应该面向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培养计划导向,换言之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进行针对性地培养。
“目前,我们的培养方向就是针对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等。”汪丽华表示,为了不断完善新的教培方案,院系每年都会组织干部教师到全省各个中小学进行调研,从各个学校的学习架构和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根据院系的特点进行方案的完善提升。“我们系有60个实习基地、实习点,从近几年的反馈来看,新的教培方案效果非常好,普遍反映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单纯会上体育课,还能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帮着班主任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等,基本上都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
教学手段迭代更新:
开启线上教学与线下互为补充
体育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对教学手段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上,汪丽华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疫情期间,按照学校“停课不停教”的总体要求,汪丽华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对线上课程进行梳理。“教学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汪丽华带领全系教师通过“雨课堂”“智慧树”学习线上教学知识,并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广泛搜集网络精品课程,保障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圆满完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两面性,线上教学生动活泼,符合学生们的接受习惯,对于理论课确实非常有效果,但对于技术课而言,受制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它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针对线上教学的短板,汪丽华带领老师们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在封闭期间,我们要求学生们在各自所在的位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加强自主练习。同时线下教学一旦放开,就要求老师们把线上技术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东西补上。”
就这样,汪丽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并将其同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在疫情封闭结束回归线下上课的时候,汪丽华第一时间带领教学团队研究讨论了如何衔接线上线下教学问题,顺利实现了返校后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的对接,让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
教学成绩硕果累累:
无私奉献赢得师生的高度赞誉
“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它不仅要求你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求你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汪丽华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系里的其他教师。在线下课恢复以后,汪丽华主动带头给学生们义务补课,网课上没有办法实现的,通过线下教学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因为我是系主任,又是田径教师,还是田径专选的教师,所以我会首先带头,我们要对学生负责,他们进实习点实习就会体现出来老师教得好不好,如果他到了学校以后什么都不会,说明你这老师是失败的。”
扎实的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汪丽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体育教育专业被批准为省级一流专业,《田径运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探讨田径类教学激励机制及其应用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一等奖,SPARK课程理念与高校田径健康教育的研究获全国田径理论研讨会2019年一等奖......同时,她还承担了河北体育学院新增体能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等重要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数篇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专著并自编、主编了多部教材。
在汪丽华的积极努力下,近五年来,系里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比例,2017年和2019年河北省大运会田径比赛中获20金14银8铜;2018年和2019年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中获7金4银2铜,学生承担了田径、自行车、马拉松等众多比赛的裁判工作,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已陆续成长为河北省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其他行业的骨干力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汪丽华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誉,学生教学质量评价都在90分以上,2018级学生苏建鹏曾这样说:“汪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堂中,她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思维。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科学探索的艰辛。”2019级学生王海涛说:“课堂中,汪老师专业技能精湛,教学方法丰富,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在课外,汪老师对同学也很关心,有什么困难找汪老师,总会得到一些有益的指导。”什么是好老师,答案因人而异,但有一条标准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让学生难忘,显然汪丽华做到了。
2022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在体育教育这个岗位上,汪丽华已走过了36个春秋。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她将把知识与爱心化作春雨,涓涓不息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进取,为河北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教育人才。
■汪丽华在操场教学。 汪丽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