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image/20230509/20230509214070587058.png)
‖体教融合标杆创建县(市、区)巡礼‖
依托优质资源 推进体教融合
秦皇岛海港区多措并举提升竞技实力
□本报记者 宋云杰
“依山傍海,山清水秀,是秦皇岛市海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的优越,让秦皇岛成为国内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也成就了足球、帆船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更为海港区体教融合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加强领导 出台政策
用政策指引,凭特色立足。海港区委、区政府在“体教融合标杆县”创建工作中,多次深入学校一线现场办公,根据全区学校发展实际,出台了《海港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海港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责任清单》同时,建立体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解决学校建设、体育场地、经费保障等问题。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对发展成效不显著单位实行党政领导约谈制度。制定海港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三精准”工作方案,分三步大幅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现应用成果平台化、大数据化和模式化,构筑了学生体质提升的“海港模式”。
同时,海港区还坚持将体教融合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足额保障,投入1.75亿元,主要用于篮球、冰球、体能训练等学校运动场馆建设,组织及参加各级各类赛事,更新教学训练器材、购置新兴体育项目器材,聘请专业教练员训练指导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为全面加强“体教融合”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另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广泛参与,共同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各类学校、社会体育场地和设施新改扩建步伐,完善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制度。学校以周边社区居民为主(包括青少年学生)在节假日免费开放,引导社会体育场地资源与学校对接进行免费或低费开放。
强化特色 彰显魅力
在具体推进相关工作过程中,海港区充分发挥足球、帆船、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特色优势,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以“全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的“体育双区”建设为驱动,着力打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体教融合特色品牌。围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鼓励学校特色办学、创造性办学,积极培育和推广“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模式,推动各校建立各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所中小学校成立不少于5个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以海港区体育指导中心为基础,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形成富有区域特点的校园足球“满天星”、冰雪运动“嘉年华”、帆船运动“航海星”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目前,该区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41所、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所、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校15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30所、帆船基地校12所,涉及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帆船、五子棋、高山滑雪、陆地冰壶、冰球、太极拳、手球等项目,涵盖51所中小学,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56%。
树立理念 提升水平
有了项目,如何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该区的做法是在学生中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改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夯实体育课,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坚持开齐开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校内、校外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开展全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过程性考核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年在6月份进行体质健康飞行检测,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积极科学的政策引导,逐渐浓郁了校园的体育锻炼氛围,学生们参与学校特色项目训练的热情日益高涨。同时,对体育训练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根据相关规定,海港区积极聘请欧足联A级教练员,作为“满天星”训练营总教练;先后从北京、武汉、台州等国内知名俱乐部,聘请国家A级、B级教练员,具体负责“满天星”各分营的球队训练。与专业俱乐部合作打造校园冰球队,委托紫云山滑雪场利用滑雪毯、分批次对城区部分小学进行旱地滑雪培训,体育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到老君顶、紫云山、天女小镇等滑雪场开展冰雪训、赛。借助秦皇岛市体育局水上运动中心及西港国际航海中心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创徐莉佳工作室,建立帆船校队,开展帆船项目推广普及。加强与驻秦高校对接合作,选拔体育专业学生150人,充实海港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实现优质资源有机互补。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体育教师的渠道,通过体育教师专业性招聘,进一步配足配优师资力量。
一系列举措,让海港区的学生们在得到专业化训练指导的同时,竞技水平也实现飞速提升。与此同时,海港区积极搭建体育赛事体系,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身竞技水平和体育魅力,实现“训赛结合,以赛促训”的目的。
目前,该区每年参加及举办区级以上田径运动会、冰雪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篮排球比赛、帆船系列赛等赛事1100余场次。各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冰雪运动会、足球篮球班级联赛、跳绳踢毽等单项比赛。参加各种正规赛事的小学生人数占本地小学生总数的比例为60%。
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落实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夯实了基础,该区积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运动员注册,让更多学生参加正规比赛,确保梯队培育不断档。同时,进一步打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形成逐级输送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柔道、举重、摔跤、射击等项目体育特长生源。
■秦皇岛海港区新一路小学学生表演趣味比赛项目。 秦皇岛市体育局 供图
■秦皇岛海港区逸城学校学生正在练习旱地冰球。 秦皇岛市体育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