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塞外明珠孕育冰雪雏鹰

□本报记者 周强

 

承德市生态环境优良,有“塞外明珠”美誉,每年结冰期长达四个月,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开展冰雪运动的资源优势。承德市体育局借势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冰雪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冰雪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冰雪运动,取得扎实成效

    冬季项目全力开展。承德市目前开展的冬季项目有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轮滑、滑雪(单板)、冰球、冰壶(陆地冰壶)五大项,其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轮滑以及冰球已形成运动队规模。

    截至目前,全市冬季项目运动员注册总人数240人,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初具规模。

    人才输送成效显著。近年来,承德市积极配合省局冬季运动中心跨界跨项选材工作,挑选优秀苗子运动员参加省队集训工作,共向国家集训队输送1人(速度滑冰运动员黄余林),向省队输送运动员27人。输送的冬季项目运动员进步迅猛,取得历史性突破。参加世界级赛事获得1金,全国赛事共获得6410铜,4-828人次。

    场馆建设逐步完善。承德市共建设室内公共滑冰场馆13个,其中真冰馆6个,真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全省第二,实现了全市室内公共滑冰场馆全覆盖。其中,建设了国家河北承德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基地建成至今,已经接待雪橇、滑雪、滑冰、射箭、竞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93支国家队、18万人次驻训,圆满完成国家队多次国外、国内转训和进驻张家口奥运村保障任务,为国家队备战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作出了特殊贡献。

冬季项目,积累发展经验

    夯实竞技人才队伍。承德市积极推进与各县区、市体校、冰雪轮滑协会和其他相关俱乐部的合作,增设业训网点,设立冬季项目传统校、俱乐部,增加青少年参与业训人数,扩充竞技人才队伍。目前,共有47.9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参与了冰雪活动,其中直接参与冰上运动人数6.2万人、雪上运动人数31.7万人。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冰雪运动会,引导广大青少年掌握更多冰雪项目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定期举办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等一系列冰雪赛事,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冰雪项目人才,组建青少年冰雪项目队伍,不断提高青少年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训练”的原则,坚持“体教结合、共促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和把握冬季项目的运动规律,有计划地制定比赛和参赛方案,在比赛中锻炼队伍、提高队伍、完善队伍。

    打造多元化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单项协会作用,支持在市冰雪轮滑协会领导下成立市冰上运动俱乐部,并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在打造冰上运动项目参与人群、培养冬季运动项目规模、开展冬季竞技体育赛事活动方面,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建立健全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各项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扶持体育俱乐部,拓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形成由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俱乐部、训练营等共同参与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加强冬季项目基地、传统特色校、俱乐部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冰雪运动训练,参与创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冬季项目传统校,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创办冬季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开展训练。

竞赛体系,逐步完善建立

    为了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有计划地引进培育冬季运动项目教练员,规范完善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考核、晋级、注册和选派制度。注重为基层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有针对性地推出教练员“省培计划”,组织市、县两级的多种形式的冬季项目教练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建满足训练所需、具备较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并通过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推动训练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冬季运动竞赛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竞赛的杠杆作用,有计划地承办、举办冬季项目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提高办赛水平和组织能力。

    承德市体育局通过与省局冬季运动中心共建河北省冬季项目集训队(二队),扎实做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培养体系,加大选材力度,畅通输送渠道,形成由小到大、由业余到专业的输送模式,带动承德市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