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思路引领唐山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结合”思路引领唐山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专访唐山市体育局局长刘利东
    本届省运会,唐山市代表团按照唐山市委提出的“保三争二冲一”的工作要求,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努力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了参加历届省运会的最好成绩,完成了既定目标。其中,青少年组共参加了33个大项的角逐,勇夺114枚金牌、340枚奖牌,位居金牌榜全省第三名,并荣获突出贡献奖、人才输送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群众组共参加了37个大项的比赛,勇夺37枚金牌、114枚奖牌,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二,并荣获最佳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刘利东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唐山市体育局通过抓市体校建设和推进体教结合、市县结合、体社结合“三个结合”,构建起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县(市)区业余体校为支撑,体育传统校、特色校和社会力量举办的高水平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密不可分。
   “在体教结合方面,我们与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将教育系统的体育资源纳入全市竞技体育发展整体布局,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学校体育场地、体育教师等优势资源,为唐山发现、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服务。”刘利东说。同时,他们还进一步理顺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系统三级业训体制,开展了校园足球、校园排球、校园篮球以及青少年田径、篮球、举重、拳击、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比赛以及体育传统校、体育特色校相关项目比赛。
    “市县结合则是投入相应扶持资金,在全市15个县(市)区、管理区逐渐恢复业体校,使各县(市)区在竞技体育方面有抓手可抓。目前,发展较好的是迁安体校和开平区体校,他们在拳击、跆拳道、举重等项目上为唐山拿了20多枚金牌,取得了好成绩。”刘利东说。
    目前,唐山只有一所市级业训体校,开展了35个大项中的23个项目。其他项目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开展。刘利东说,“近年来,唐山市体育局大力推进体社结合,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办职业体育和业训的范围渠道,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这一措施的制定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热情,拳击、击剑、射箭、轮滑等俱乐部相继发展起来,并承担了该项目在省运会争金夺银的任务。“从参赛选手的整体表现看,这一发展思路实行的非常好,本届省运会唐山市代表团依靠社会力量办体育拿了20多枚金牌。”刘利东说。
    面对成绩,唐山市体育局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更高层次需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思路、创新项目布局,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拓展规模、激发活力的原则,积极推进市体校项目中心制改革,优势项目保持优势,潜优势项目加快发展,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稳步提高。刘利东表示,他们将重点扶持田径、游泳、射击三个基础夺金大项,继续培育艺术体操、摔跤、举重、田径、自行车、射击、拳击等稳定夺金的优势项目集群,提升竞技项目整体实力。继续采取“三个结合”形式发展“三大球”项目及弱势项目。进一步鼓励广大教练员向省以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树立“发现+输送=发现+培养+输送”新思维,把发现与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省运会丙组、选材组年龄段的运动员选拔培养工作,强化人才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