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发展脚步铿锵有力

深化改革 政策指引
河北体育发展脚步铿锵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让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一时期,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体育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河北实际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为河北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深化改革措施
河北体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十多年,我省提出了《关于深化改革体育改革的意见》、通过了《关于振兴河北体育事业的决议》、制定了《河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1988-1993)》等相关政策措施,提出群众体育、业余训练、优秀运动队、竞赛工作、体育科研、体育宣传、体育计财、体育总会、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为了让相应改革政策落到实处,当时的省体委进行了机构调整。特别是在1988年,为了加强对运动训练的统一指挥和技术指导,建立了河北省运动训练指导委员会。负责指挥河北省运动训练的组织,既是训练方面的咨询参谋机构,也是一个办实事的业务指导班子。这一改革让河北竞技体育发展迅速。首先,以奥运战略统一思想,以与国家体委布局河北省的田径、游泳、跳水、柔道、摔跤、射击、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奥运”重点项目为主,辅以举重、足球等省重点项目,不断改善训练条件,增加科研力量,改革少儿竞赛,使得全省重点项目布局得到落实和发展。1990年底,业训16298人训练人数达到。占全省23个项目训练总人数的87.7%。促进了竞技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
制定相关政策
让河北体育改革发展脚步坚实
    进入九十年代,河北根据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结合多年来改革实践,于1993年初制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思路》,明确了深化体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总目标,确立了体育体制改革方向;制定下发了《河北省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编制了《河北省体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纲要》;为加强科学选材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发布实施《河北省优秀运动员选招和退役安置办法》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形成了全省体育改革的基本框架,逐步实现由“办体育”向“管体育”过渡,推动群众体育社会化,促进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改革进程。特别是1994年12月,省体委通过改革,内设办公室(挂政策法规处牌子)、群众体育处、竞赛处、训练处等机构。目的是通过相应机构调整,更快更好实现改革竞赛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将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工作转移给相应事业单位承担;坚持群众体育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群众体育群众办的新机制;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社会功能;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加强对体育经济和经营活动的调查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体育自我发展的能力等改革目的。
新时期新政策
让河北体育改革发展面貌一新
    2001年,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从而打开了我国迎奥运、办奥运、战奥运的“政策之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成为新世界我国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时期,竞技体育颁布了《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制定出“科教兴体”的方针;创办了全国体育大会,更好的突出全民性、健身性和娱乐性,颁布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将全民健身进一步由城市向农村辐射,特别是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200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在国际国内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改革着力点,不断整合全省体育资源,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步伐。围绕着上述发展目标,河北体育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调整。2000年3月27日,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改组为河北省体育局,调整河北省体工大队建制,并更名为河北省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同时,新成立了6个项目管理中心。通过改革,实现职能更清晰,职责更明确,工作效率更高。
新思想新战略
让河北体育改革发展迅猛升级
    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关键期。中国体育迎来了筹办2022年冬奥会、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发展机遇,提出并制定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体育+”等改革发展理念、模式和政策措施。
    河北体育发展在搭乘国家体育发展列车高速前进的同时,也充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立等历史发展机遇。相继出台新时期《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同时,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竞赛组织工作和冰雪项目在我省的普及推广,省体育局增设内设机构竞赛组织处和奥运事务处;为更好的备战2022年冬奥会,成立河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让河北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的辉煌。其中,以冬奥夺金为目标,以推动省政府与体育总局《合作发展冰雪运动框架协议》实施为契机,全省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4条专业雪道,组建了13支冰雪专业运动队,全国注册运动员达572人;组织开展了四季冰雪等系列活动,推动冰雪活动由冬春两季向四季拓展,截止2017年底,培育发展冰雪运动健身指导员3300名;出台了《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冰雪运动》普及读物第一至四册,为冰雪运动进校园填补国内同类教材出版空白。竞技体育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天津全运会共获得20金20银25铜,金牌、奖牌总数均创河北历届全运会最好成绩;拓宽选拔高水平后备人才的途径,积极探索省内青少年多站式赛制模式,全年举办青少年比赛70余项次;推动13所体校被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定省级优秀传统体校40所、省级俱乐部15家,认定82个业训扶持点,让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加快,谋划实施了以石家庄市、固安县、崇礼区为试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张家口“冬奥惠民”工程建设,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达8.2万人,全年大中型群体赛事活动达150项以上,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得到大力推动,河北奥体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综合体正式运营,拟采取PPP模式;全省已建成滑雪场36家、滑冰场32家;在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切实调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强力打造体育产业基地,推动安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单位)全省已达41家。
    进入新时代,河北体育部门的改革力度持续深入,改革思路和举措不断拓展。在冰雪运动方面起草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创新冰雪运动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获批全国首个创新发展试点。同时大力推进跨项跨界选材,出台《河北省冬季项目运动员跨项跨界选材实施办法(试行)》,共选拔出96名运动员转项从事冬季项目,其中2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或国青集训队。与企业、高校等联办了8支专业运动队,同时还联办了12支冬季项目专业运动队;出台了《河北省体育局关于推进<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建成30家集体质检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等于一体的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获批“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起草了《河北省省级体育类社会组织资助管理办法(试行)》,鼓励体育公司、社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扎实推进协会实体化改革,按照政社分开、权责分明的原则,分批次、分类别推动协会脱钩,构建小政府、强社团、大社会的新格局,形成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的新机制,目前已推动省钓鱼协会、省定向运动协会、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等3个单项协会完成脱钩工作,放手让体育社团组织承办更多赛事活动。
    四十年来,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愈加完善和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迈得坚实有力。

 

 

    1995年10月,邯郸市及各县(市、区)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