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问
年近六旬的王某一年前就患上了心肌梗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如今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为了更好地恢复健康,他希望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不过,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参加体育运动,他又有些拿不准。那么,得过心肌梗死以后,究竟还能不能参加运动呢?
答
实际上,患上心肌梗死以后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有很多益处。比如可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储备能力,减少病死率、心绞痛发作等。还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状态,对生活和肌体康复的信心明显增强。此外,还能控制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延缓冠心病发展进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处于带病状态,因此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指导。通常来说,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只要按照医生的相关指导,进行适量的运动即可。而出院后,一般心肌梗死患病3个月以内,需按照患者的危险分层,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患者要严格根据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而3个月以后的维持期或稳定期,患者则需要再次进行评估,并按照医生新制定的运动处方参与运动。
一般来说,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推荐参加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而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运动,则应尽量避免。运动时间上,应该遵循逐渐增加的方式,从开始的5至10分钟,逐步拓展至20至30分钟为宜。运动频率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都参与运动为佳,如条件不允许,也应保持每周3至5次为宜。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参与锻炼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运动宜晚不宜早。因为,每天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据相关研究表明,每天上午6至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而心绞痛和猝死更是多在这个时段发生。因此,心肌梗死患者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要合理避开这一时间段。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佳。而且从人体生理学角度看,
对于一些已经患病多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取得了不错效果的患者来说,参与体育运动,同样需要经过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给予指导,不可自行盲目参加运动,以及过分攀比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否则,不仅不会带来健康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病情复发加重的风险。